本报南极长城站电(记者夏斐)经过2天2夜的海上苦旅,当地时间2月17日19时,我们顺利登上了乔治王岛,中国南极长城站站长刘书燕等欢呼雀跃地在岸边接我们。我们终于登上了南极大陆。
坐上雪地履带车,约15分钟,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就在眼前,一片崭新的像一个个长长的集装箱一样摆着的红色、黄色房子干净整齐。一块巨石上刻着红字:“长城站”,两旁有石狮守卫着。房前的西湖水湛蓝湛蓝。这就是我们日夜思念的长城站。
站长刘书燕是南极办的高级工程师、条件保证处处长。他向我们介绍:在乔治王岛上共有9个国家建立了考察站,规模最大的是智利的费雷站,实际是居民村,由空军管辖,是西南极的一个气象中心。其他还有俄罗斯、乌拉圭、韩国等国家的。与这些站相比,中国长城站规模较大,站上共建有综合库、食品库、生活楼、供水系统等各类建筑达2800多平方米,处于领先地位,驳船、16吨吊车、装载车等设备较先进,智利、俄罗斯、乌拉圭、韩国等经常向我站求助。刘站长还说:“今年我们将建焚烧炉,结束在露天焚烧废物的时代,站区干净清洁,今年将建一新码头,将成为新景点。”
长城站的科考主要有气象观测、地震、地磁的观测研究、高空物理的观测研究等。刘站长谦虚地说:“我们的整个科考有待于进一步加强。由于站上的建筑和设备增多,现发电机组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,有必要更换。”
长城站共有22个工作人员度夏,大多是30岁左右的小伙子。小伙子们见到我们格外高兴,给我们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,见到久违了的米饭、面条、中国酒,大家像在家里一样开心。本报记者还向长城站赠送了一双手套、一件毛衣和两本《光明日报》画册,刘书燕站长欣然为本报读者题词:“向光明日报的读者问好。”记者在长城站一直呆了4个小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。